网站首页  
清丰县档案信息网
乡镇频道: 城关镇 | 韩村乡 | 固城乡 | 马庄桥镇 | 柳格镇 | 双庙乡 | 纸房乡 | 六塔乡 | 瓦屋头镇 | 巩营乡 | 仙庄镇 | 马村乡 | 高堡乡 | 大流乡 | 古城乡 | 阳邵乡 | 大屯乡
政务
中原经济区 政策法规 业务指导 职称教育
档案科研 档案学会 党建 精神文明 廉政
资讯
通知公告 档案新闻 档案界论坛
档案界维基百科 《档案工作》电子期刊
互动
网上预约服务 馆藏珍品展厅
网上调查 利用天地 档案征集 档案技术
档案文件查阅
已公开现行文件查询 河南数字档案馆
音视频档案 历史记忆 本地沿革
 档案馆服务
档案馆库房门禁系统初探
更新时间:2014-10-23

档案是组织或个人在以往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清晰的、确定的、具有完整记录作用的固化信息。档案需要永久地保存在各个综合档案馆和专业档案馆中,而档案库房是保存档案的场所。目前,各级档案馆都制定了详尽的档案库房管理规定和措施,各级领导非常重视档案安全,档案库房消防、防盗、电视监控等系统也非常完善,档案管理人员非工作原因和非档案工作人员不得随便进入库房,所有库房的钥匙在指定部门由专人管理,不得转让他人。在一般情况下,档案库房还有两套钥匙分别存放在保卫部门和中控室。保卫部门作封存处理,中控室则将所有标注库房号码的钥匙保存在透明玻璃箱中封存。当库房发现火情等特殊情况时,值班人员可以及时打破玻璃取出钥匙到库房处理。在实际工作中,小小的库房钥匙可能还是会带来大隐患。

近几年,笔者每年组织本单位保卫部门、总务部门、物业管理部门和消防、电视监视、空调等系统维保单位进行火灾仿真演练。演练开始,库房火灾信号发送到中控室,中控室和库房警铃响成—片,值班员“打破”中控室玻璃面板取出相应库房钥匙,跑到库房门外开库房大门,却怎么也打不开库房门,而使用库房管理人员保管的钥匙,马上就打开了库房门。即使后面的消防演练再顺利,“灭火"再成功,也无法弥补拿错钥匙耽误的十几分钟,给档案带来的损失也将会是巨大的和无法弥补的。

演练结束后,使用保卫部门封存的钥匙再次开启库房门发现,极个别的库房钥匙也无法开启所对应的库房门,这种情况引起了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经过认真分析和查找工作记录发现,由于个别库房门锁经过长期使用出现锁芯故障,库房管理人员通知物业部门工人更换锁芯,库房门锁修好后新钥匙交给库房管理部门的职工,而这名职工并不知道将门锁的其他钥匙交给保卫部门和中控室管理人员,或者只交给了保卫部门而没有交给中控室管理人员,造成“火灾”发生后真正要使用钥匙的值班人员无法进入库房。也就是“火灾”发生在上班时间,还可以找到库房管理人员拿到钥匙开门,如果“火灾”发生在周末,将会给库房中的档案带来灭顶之灾。

由于门锁损坏或者钥匙没在现场无法开门所引起的灾难并不鲜见。2011年11月l3日晚9时许,北京市大兴区旧宫镇一座大型库房发生火灾,火灾的过火面积约800平方米,火灾是由于库房内电线短路起火并迅速蔓延,救火车很快就赶到现场,但是现场工人都没有库房钥匙,30多辆救火车只能从库房四周和屋顶灭火。截至第二天凌晨3时30分,大火持续燃烧了约6个小时后终于被彻底扑灭。消防部门出动了7个中队的近40辆消防车、220余名消防官兵赶赴现场参与灭火。由于库房内保存的是十几家服装厂、印刷厂、家具厂等易燃的货物,虽然没有人员伤亡,但是经济损失惨重。

所以,档案库房门锁和钥匙必须保持匹配,这样,在库房发生火灾等特殊情况时,相关人员才能够及时进入库房确认火情,做出正确处理。要做到这一点,笔者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档案库房管理制度中明确规定库房钥匙由专职库房管理人员负责保管,不得转借他人。非档案馆人员禁止进入库房。专职库房管理人员因出差、休假、生病等情况,应该经过领导同意更换库房管理人员,同时记录工作日志。库房锁具由于各种原因损坏需要更换,应该经过主管领导同意并报保卫部门备案,由保卫部门牵头维修、保养或更换库房锁具。

2.库房管理人员上岗前必须经过严格的岗前培训,熟记库房管理流程。保卫部门做好库房安全宣传工作,并且经常到库房检查锁具等各种设备设施的正常使用。

3.中控室管理人员定期和不定期地检查库房门锁,并检验钥匙是否能够顺畅地打开相应的库房门。

《档案馆建设标准》第三十七条规定,档案馆建筑应设置门禁、报警、监视监控等安防系统。笔者建议,新建档案馆或档案馆库房需要改造,如果经费和施工条件许可,库房安装电子门禁系统,这样就能从根本上杜绝上述必须用钥匙开门所带来的安全隐患。在注重安全、防恐和防盗的今天,工作人员进出一些重要机关、博物馆、档案馆、科研实验室以及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公用事业单位的控制中心、民航机场等场所,门禁系统都给予进出授权控制。门禁系统作为高科技安全设施,近几年在国内得到广泛的普及。在现代化智能档案馆建筑中,门禁系统不仅起到提升档案库房智能化程度的作用,同时更是档案馆建筑安全防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门禁系统按照识别方式划分为磁卡式门禁、生物识别门禁。生物识别门禁包括指纹识别门禁、掌纹识别门禁、人脸识别门禁和虹膜识别门禁等。磁卡式门禁系统

该系统由识读部分、传输部分、管理/控制部分和执行部分以及相应的系统软件组成,一般包括读卡器、控制器、电磁锁、出门按钮、卡片和计算机等。当一个有效的感应卡在读卡器的有效范围内晃动时,卡内线圈在“激发信号"的感应下产生微弱的电流,作为卡内集成电路的电源,而卡内集成电路芯片贮存有输入的数字辨识码及发卡时所写入的用户信息。卡内电路在收到激发信号后,将卡内所有信息反馈给读卡器,读卡器再传送给现场控制器,现场控制器通过比较和处理,并对执行装置(电锁)发出指令。磁卡式门禁系统包括:

1.单向感应式(读卡器+控制器+出门按钮+电锁)

使用者在门外出示经过授权的感应卡,经读卡器识别确认合法身份后,控制器驱动电锁开门放行,同时记录进门时间。出门则按开门按钮直接外出。这种方式适用于安全级别一般的环境,可以有效地防止外来人员的非法进入,是最常用的管理模式。

2.双向感应式(读卡器+控制器+读卡器+电锁)

与单向感应式门禁的区别在于使用者离开库房时,在门内同样要出示经过授权的感应卡,经读卡器识别确认合法身份后,控制器驱动电锁开门放行,同时记录出门时间。这种方式适用于安全级别较高的环境,不但可以有效地防止外来人员的非法进入,而且可以查询最后一个离开库房的人,便于特定时期(例如失窃时)落实责任,提供证据。

3.磁卡+密码式

这种方式的门禁是在双向感应式门禁的基础上,另外须输入密码,经主控微机校验后,方可进入库房。这样做适用于安全性更高的场合,即使磁卡被他人拣到也无法进入库房。密码是个性化的密码,即一人一密码。另外系统还可以方便地、灵活地进行模式设置,例如对于同一个门,有些人必须刷卡+密码才允许进入,有些人只需刷卡就可以进入,有些人输人密码即可放行。

生物识别门禁

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的生物识别技术,是应用电子学、生物学、生物统计学的原理,以人体的生理特性作为辨别条件,通过图像、频率等特征点的比较,以确定被检验人员的身份。生物识别技术的出现,逐渐取代了“认卡不认人’的感应式磁卡,因此更加具有发展前景。

1.指纹识别门禁

指纹门禁系统在各行业运用非常普遍,是目前使用最多的门禁系统,有效解决了库房管理人员出入需带钥匙开门等.繁杂工作,提高了办事效率,规范了出入库房制度,消除了安全隐患。指纹识别门禁还可以选配感应卡验证功能,比如指纹+密码,指纹+感应卡等,用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用。目前,国内指纹门禁生产厂家已经开发出真皮指纹验证技术,该技术专门探测具有生命的内层皮肤,对没有生命的人造材料制作的指模有很好的鉴别能力,是真正的指纹门禁。

2.掌纹识别门禁

掌纹识别门禁是以手掌的三维特征为判断依据,在掌形仪的内部自动对手掌进行红外扫描,将手掌的俯视图、侧视图及每个手指的长度、宽度、厚度、指关节位置等特征点记录下来。每个人手掌的三维特征具有唯一性,数据库将每个人的手掌以32000个信息点图像构成的手掌的部分特征,通过数据压缩,把手掌的图像缩小,作为用户标准模板贮存起来。以后每次伸人手掌,掌形仪通过建立用户手型的数字化模块,再与记忆体中的模板进行比较,吻合则通过,反之则为非法。

3.人脸识别门禁

人脸识别门禁作为生物识别技术的应用,现在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人脸识别作为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中最为直观的一种识别方法,具有简便、卫生、准确、不可替代、不可被盗用以及扩展性能良好等其他识别技术不可比拟的优势。人脸识别门禁管理系统是通过人脸识别门禁一体机捕捉使用者的人脸信息,并将捕捉到的人脸信息与系统数据库中预先录入的人脸照片模板进行快速比对,从而识别每张人脸的身份。如果与已授权用户匹配,则比对成功,系统发出开门指令。如今人脸识别门禁系统已经运用到档案馆库房,为实现平安档案馆做出了技术保障。

4.虹膜识别门禁

虹膜识别门禁的应用也非常广泛,它具有可靠性高、功能性强、受外界因素影响小等特点。虹膜识别技术就是利用人眼的虹膜,其终身不变性和差异性的特点来识别人的身份。虹膜是人的眼睛中环绕瞳孔周围的彩色环状物,由相当复杂的纤维组织构成,其细部结构在人出生之前就以随机组合的方式决定下来了。每一个人的虹膜都是唯一的,就连孪生兄弟的虹膜图案都不可能相同。虹膜图案非常稳定,永远不会改变,因此虹膜识别方式具有比其它生物识别方式更高的可靠性。

随着科技档案馆、信息档案馆、平安档案馆的建立,既能够广泛服务于社会,开门迎客,又能够防范危害公共安全、保密防盗,始终是我们兰台人思考的问题。先进的档案库房门禁系统是我们做好档案工作的重要保障。目前,门禁系统还可以和电视监控系统联动进行抓拍、录像和弹出视频图像;在档案库房出现火灾等情况时,消防系统会启动相应措施,门禁系统也同时响应,打开相应门区,确保人员的疏散,及时消灭火情。因此,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门禁系统将会越来越智能化,人性化,大众化,而且应用越来越广泛,涉及面越来越宽广。

地址:郑州市金水路18号 邮政编码:450003 电子邮箱: hndafgc@126.com
版权所有 河南省档案局 豫ICP备11015203号-1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