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乡镇频道: 城关镇 | 杨村乡 | 张果屯乡 | 韩张镇 | 千口乡 | 福堪镇 | 谷金楼乡 | 西邵乡 | 寺庄乡 | 梁村乡 | 元村镇 | 近德固乡
政务
中原经济区 政策法规 业务指导 职称教育
档案科研 档案学会 党建 精神文明 廉政
资讯
通知公告 档案新闻 档案界论坛
档案界维基百科 《档案工作》电子期刊
互动
网上预约服务 馆藏珍品展厅
网上调查 利用天地 档案征集 档案技术
档案文件查阅
已公开现行文件查询 河南数字档案馆
音视频档案 历史记忆 本地沿革
 历史时空
中国和琉球:特殊友好500年(24)
更新时间:2013-10-22
中国和琉球:特殊友好500年(24)
文章作者:沐 义 来源:中国档案报 添加时间:2013-10-14 点击:68
 

    三十、中国对琉球的文化影响

      在日本的强力吞并下,琉球这个千年古国、与中国有着500年特殊友好关系的中国友邦,虽然灭亡了,被纳入日本的统治,但是,在500多年的友好交往中,中国的文化滋补了很多琉球人的心灵,影响了琉球的社会面貌。因为明清时期的琉球作为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在与当时世界上文化较为先进的中国的长期交往中,从中国吸收学去了很多东西,中国的许多思想、文化、礼仪、制度、风俗习惯、科学技术、文学艺术传播到琉球,并融合进琉球文化中,从而使琉球文化深深地打上了中国文化的烙印。
     在儒家思想的传播方面。从明代初期琉球官生到中国学习时,学习内容就有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他们回国后,自然把儒家思想带回了琉球。到明代后期,琉球又开始不断从中国聘请一些大儒为教师,入国教授生徒,这使儒家思想在琉球得到进一步传播。到了清代,儒家思想在琉球传播得更为广泛,不但留学中国的官生、勤学们学习儒家经籍,本国的入学士子学习儒家经籍,而且连国王及其子弟也都学习儒家经籍。儒家思想的传播,使琉球本国也出现了一些有名的大儒,明代的蔡坚,清代的金正春、程顺则、蔡温等人,他们在琉球尊圣人,重文教,建立孔庙和祭孔制度,推行儒教化政策,使儒家思想浸淫于社会,“礼乐文章殆与中华无异”。
     在佛教的传播方面。明代中国派往琉球的使臣中,有些人笃信佛教。他们在与惊涛骇浪搏斗的九死一生之余到达琉球后,往往在琉球捐资建寺,报答佛祖对他们的沿途庇佑。例如,宣德年间的使臣柴山,宣德五年(1430年)在琉球捐资建立了大安禅寺,宣德八年(1433年)又在琉球“重修弘仁普济之宫”,“鼎造大安千佛灵阁”。这扩大了中国佛教在琉球的影响,引起了琉球僧人对中国佛教的向往,有的僧人甚至不顾生命危险,加入琉球的朝贡使团,前往中国。如明正统三年(1438年),琉球中山王就派遣琉球国报恩寺的住持裔则,随朝贡使团去中国,并请求中国授予他度牒文书。另外,清代也有中国僧人,随册封使团来到琉球,如嘉庆五年(1800年)册封使臣的从客中,就有一名佛号寄尘的僧人,随册封使团在琉球逗留了约半年之久。正因为中琉两国在佛教方面有所交流,所以琉球的佛教文化也部分受到中国佛教文化的影响。琉球的佛教画像,很多即传自中国。
     在天后信仰与关帝信仰的传播方面。天后也称天妃,闽台一带俗称妈祖,是航海人员笃信崇拜的海神。明初中国为了通贡方便,曾把福建的一批船工水手迁往琉球,这些航海者也把对天后的信仰带到了琉球,于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在那霸天使馆之东创建了一座天妃宫,俗称下天妃宫。此宫在琉球影响很大,琉球国的档案文书大多储藏在这里。不少人经常来这里行香致祭。此宫香火绵延五六百年,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才毁于战火。明嘉靖年间的册封使郭汝霖、李际春等人在琉球期间,又在那霸久米村建了一座天妃宫,俗称上天妃宫。这座天妃宫也毁于二战中。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册使金魁、周煌等人赴琉球途中在姑米岛附近遇风后幸得脱险,为报天妃保佑之德,他们共同捐银,请国王在琉球姑米岛真谢港建了一座天后宫。这座天后宫至今尚存,且被列为冲绳县文物建筑保护单位。琉球人不但在天妃宫中供奉天妃像,而且有的人家里也供有天妃神像。如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来华进贡的魏士哲,就从福建购回天妃神像及左右侍卫——千里眼、顺风耳奉祀在家中。这些神像一直被保存到现在。琉球人对天妃有着十分虔诚的信仰,对天妃奉若神明,祭祀特勤,天妃信仰成为琉球人的一个重要信仰。关帝即关羽,他在中国被尊为武圣,并在各地建庙祀之。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册封使汪楫等人在琉球期间,捐俸五十金,在久米村的上天妃宫内,建了一座关帝庙,把中国本土的关帝信仰带到了琉球。
     在宗法制度方面,琉球也受到中国影响。琉球人本无姓氏,明初与中国交往后,才开始有姓氏。许多人的姓氏都用汉姓,开始是国王和华裔琉球人用汉姓,后来琉球的一些王亲贵族也用汉姓,国王也赐予一些琉球人以汉姓。琉球也素无家谱,直到明代后期,一些福建移民的后裔,才开始仿中国礼俗,在琉球纂修家谱。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琉球中山王“令诸臣各修家谱,永垂为例”。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又建立谱司,考订并收藏官员家谱。琉球家谱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与中国相同或类似。琉球以前没有家庙,直到清代后期,才由进贡使臣从福建学得中国的家庙制度,建立了琉球国王的家庙。
     在法律制度方面。琉球本无严格的法律制度。只是到了清代,琉球人才根据中国的法律条例,逐渐建立起本国的法律制度。乾隆年间,国王命蔡世昌、王三德详译明清律例及《集礼》,参以本国情况,新制《赏罚法典》;命向天迪、马克义等人参考中国成法及本国旧例,编成《褒奖条例》一本、《科律》十八本。嘉庆年间,琉球又专门派人到中国学习《大清律例》,回国后设馆讲习,加以传授。道光初年(1821年),琉球又根据《大清律例》,对《科律》重新加以修改增补,使之更加切于本国实用。
     在学校制度方面。琉球本无设立学校、教授学生的制度。明代中国移民聚居琉球那霸唐荣后,在天妃宫设立讲堂,教授华人子弟,开始在琉球设立了私人学校。明清之际,琉球国王又委任教师为设在那霸的讲堂讲学,实际建立了官办学校。康熙年前,琉球又仿中国之制,在琉球首府的孔庙中设立国学,又在地方建立乡学,“凡村中冠童皆入学”,讲习中国的《四书》等书。学校也像中国一样建立考试制度,出《四书》题,并让作诗一首。
     在职官制度方面。在与中国交往后,琉球的职官制度也深受中国影响。如,国王、王子以下的官员从高到低,依次分为九品十八级,即从正一品、从一品,到正九品、从九品,这显然是受中国职官制度中的正从九品官阶制度影响的。又如,一些官职的名称也同于中国,如世子、丞相、正议大夫、中议大夫、长史、通事等。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3年10月14日    总第2520期    第四版

地址:郑州市金水路18号 邮政编码:450003 电子邮箱: hndafgc@126.com
版权所有 河南省档案局 豫ICP备11015203号-1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