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民生问题已然成为当今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之一。在档案工作中,近年来婚姻登记档案利用率直线上升,像婚姻登记档案一样涉及民生的档案门类比比皆是,也折射出大众对民生档案的需求。档案部门应如何适应新形势,使档案工作扎实有效地服务于民生,让广大民众真正体会到档案工作给他们带来的方便,笔者认为大有文章可做。
档案服务民生在理论上范围甚广,实际工作的内容又非常具体。婚姻登记档案利用率之所以如此之高,原因在于婚姻关系是维护家庭的合法形式,婚姻登记档案是参与社会活动的重要证据性材料。随着社会管理日趋规范、法律制度日臻完善,无疑使结婚证、毕业证、任职资格证、房产证、土地使用证、退休证、失业证等有效的法律证件或档案参与社会活动。参与社会活动的形式就是办理不同的事项要出示不同的证件、档案材料。
就结婚登记证而言,利用者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落实政策、子女入学、户口迁移、独生子女补贴、村民宅基地、土地使用、租赁等;固定资产的购置与转移、各类信贷活动等;离婚、复婚、再婚等;财产纠纷、财产分割等。这就需要档案人员通过婚姻登记档案资料,为遗失结婚证的民众排忧解难,使他们真切地感受到我们热情优质的服务,这是档案部门服务民生的切入点。当然,还要加强档案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的档案意识,让全民真正意识和体会到管理好自己家庭档案的重要性。
笔者曾看到一则消息:“南京市实施市区两级档案馆共建民生档案专题数据库以来,已建有婚姻、招工、独生子女(包括再生育、收养)、公证、兵役等人名级(事项)档案专题数据库14大类、18小类,共有数据350万条。”这则消息反映了南京档案部门心系民生,进而开发出民生档案的成果。当前还有很多事关民生的具体工作需要进一步落实。诸如知青档案如何为天南海北的知青提供准确、快捷的查询服务,病历档案如何为患者利用提供服务等等。笔者认为,按照法律法规统筹管理好各类档案是档案部门和档案工作者的职责所在,要把应该做的事做好。与此同时,要重点对各类事关民生的档案门类进行区域内全面的整合,有针对性地进行深层次开发,使民众能够方便、快捷地利用所需要的档案,这是需要认真加以解决的问题。
总之,各级档案部门如何应对目前民生档案利用出现的新问题,真正从关心民众出发,切实解决实际问题,是档案工作服务民生的努力方向。
(作者:张海滨,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1年12月23日 总第2247期 第二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