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渔陈镇(Da Yu Chen Zhen) 政区概况 名称来历 因镇政府驻地打渔陈村而得名。 地理位置 位于北纬36.02,东经115.91,打渔陈镇地处台前县城东7.5公里,南临黄河,北依金堤,东连夹河乡,西接城关镇,郑吴公路贯穿全境。人民政府驻打渔陈村,电话区号0393,邮政编码457608。 政区沿革 镇区划分 2011年末辖全镇辖打渔陈村、三官庙村、玄桥村、石门李村、李文彩村、后柴村、滕庄村、南贾村、吕辛庄村、艾固堆村、吕固堆村、刘街村、孙街村、马街村、周庄村、刘子渔村、杨井村、岳鲁村、北丁庄村、田庄村、杨胡村、中张村、田那里村、后门赵村、党河口村、花庄村、汪庙村、师庄村、何庄村、张那里村、朱那里村、梁庙村、东仝村、马铁炉村、前田楼村、后田楼村、汪田庄村、枣梨河村、尹那里村、枣包楼村、赵庄村、前柴村、沙楼村、南丁庄村、邢仝村、梁集村、张庙村、东殷庄村、殷庙村、田固堆村、王堂村、接泊浪村52个行政村。 人口面积 2011年末,辖区总人口5.60万人,镇常驻地人口8321人,另有流动人口862人。总人口中,男性2.95人,占52.7%;女性2.65人,占47.3%;14岁以下8288人,占14.8%;15~64岁4.45万人,占79.5%;65岁以上3304人,占5.9%。总人口以汉族为主,达5.28万人,占94.3%;回族及其他民族3200人,占总人口的5.7%。辖区东西最大距离9.3千米,南北最大距离5.1千米,总面积43.07平方千米,其中陆地38.05平方千米,占88.3%;水域5.02平方千米,占11.7%。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300人。 自然条件 地形地貌 境内地形呈西高东低,南高北低,由西南向东北自然倾斜,坡降一般为1/5000~1/9000,海拨高度一般在40~50米之间,最高点是孙街村海拔49.8米,最低点接泊浪村,海拔41米。 气候 属东部季风区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春旱多风少雨回温快,夏季炎热多雨气温高,秋季湿润凉爽多阴雨,冬季寒冷干旱少雨雪,年平均气温为15.3℃,极端最高气温为41.9℃(1960年6月21日),极端最低气温为-20.8℃(1971年12月27日),大于10℃的有效积温4990℃,间隔日为209天,无霜期平均为216天。1月份气温最低,平均气温为-2.7℃,7月份气温最高,平均气温为27℃。我镇年平均降水量为577.4毫米,降水年际变幅较大,且由于受季风影响,降水的季节分配极不均匀,冬春季及初夏降水少,易形成干旱,夏季降水量较大,占全年降水量的74%。 河流 境内属黄河流域金堤河水系,黄河自孙街村入境由西南至东北,境内河道长8.90千米,涉及孙街村、马街村、刘街村、南贾村、梁集村、邢仝村、沙楼村、赵庄村、尹那里村、马铁炉村、枣包楼村等11个行政村,年径流量为418亿立方米,为引黄灌溉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年平均引黄量为7000万立方米。金堤河从北部境内越境7.5公里,年径流量为2.62亿立方米,主要用于补充地下水和利于北部各行政村的灌溉。 自然灾害 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雨涝、河流灾害,又因地处黄河下游、金堤河入黄河段,洪涝灾害尤为严重。 经济概况 农业 耕地面积3.70万亩,人均0.66亩,全部为水浇地,以种植小麦、玉米、蔬菜为主。2011年农业总产值达1.26亿元,占生产总值的62.8%。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生产粮食8.90万吨,人均1055千克。枣包楼村建成500亩大蒜种植示范基地,全镇共种植大蒜3000亩。在前柴村、后门赵村成立了西瓜种植示范基地,全镇共种植西瓜3000亩。林业植树造林2.9万亩。2011年在田庄村建起500亩樱桃园,年产樱桃可达3.60万公斤。 2011年生猪饲养量5.90万头,年末存栏2.30万头,刘子渔村和三官庙村建有生猪养殖小区;羊饲养量7.50万只,年末存栏1.80万只,在玄桥村建起“玄桥小尾寒羊养殖基地”,年出栏可达2000只。家禽年饲养量26万只,主要是以养鸡、肉鸽为主,在东仝建设有投资近千万的“濮阳市子晶乌鸡养殖有限公司”;在南贾村建有“南贾肉鸽厂”。在师庄村建成的两个珍稀动物养殖场,饲养狐狸、貉子800余只。 工业 以化工、橡胶、面粉加工、制药、建筑材料为主。2011年全镇工业生产总值达19.80亿元,占生产总值的42.2%。打渔陈镇建设有师庄橡胶工业园区,花庄面粉工业园区和东仝化工工业园区三大工业园区,拥有工业企业56家,职工1.26万人;其中投资过千万的企业28家(龙泉化工、银河橡胶、三星面业、遨太化工、邦威制药),2011年实现工业增加值5.40亿元,比上年增加15.6%。 商业 2011年共有商业网点163家,职工2513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12.8万元,比上年增加17.5%,集贸市场7个,年成交额6亿元。 财政金融 2011年财政总收入689.9万元,比上年增加13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26亿元,比上年增加98.5%,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1000万元,企业所得税2083万元,人均收入4511元,比上年增加42%。各类存款余额6.70亿元,比上年增加11%,各项贷款余额2.30元,比上年增加15%。 社会发展 文化艺术 2011年末,有镇文化站、广播电视站各1处,有村级文化活动中心52处,各类文化专业户45户,各类图书室64个,藏书30余万册,音乐、美术、书法、摄影及文学业余创作队伍达116人。 教育 2011年末有幼儿园30所,在园幼儿3600人,专任教师129人;小学28所,在校学生4700人,专任教师260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2所,初中在校学生5300人,专任教师265人,适龄人口入学率100%,小升初升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达100%。 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3600万元,比上年增29%。预算内教育经费(包括城市教育费附加)占财政总支出比例为34%,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医疗卫生2011年末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2个,门诊部(所)68个,有52个村实行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8.6%。有床位210张,每万人拥有床位32.3张。固定资产总值760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135名,其中:执业医师45人,执业助理医师137人,注册护士65人。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7.26万人次。 体育 2011年末,先后建成学校体育场3个,看台设痤椅1000张。85.5%的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23%。 社会保障 2011年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73户,人数91人,支出17.47万元,比上年增长11%,月人均160元,比上年增长7%;医疗救助122人次,参加合作医疗525人次,共支出42万元,比上年增长42%。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541户,人数2376人,支出205万元,比上年增长30%,月人均72元,比上年增长20%。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269人,抚恤事业费支出46万元,比上年增长15%。社会福利费220元,比上年增长17%,敬老院床位150张,收养农村五保人员130人。社区服务设施52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1个,社区服务站5个。有慈善分会1个,全年接受社会捐款13.80万元,使103人(次)困难群众受益。五项社会保险(不含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睑)基金收入合计86万元,比上年增长18%,基金支出合计83万元,比上年增长23%,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5.49万人,参保率达98%。 基础设施 交通运输 镇境内有S101公路干线贯穿全境。 邮政电信 2011年末有邮政局1处,代办所26处,邮政业务总量590万元,其中计费260万元。报纸、杂志累计期发1.3万份。电信企业1家,服务网点46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6.8万门,固定电话用户1.40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76.5%;移动电话用户1.50万户,互联网用户9000户,全年电信业务收入1100万元。 镇区市政建设 给排水 镇区主要道路两侧分别铺设D600排水管道5000米,污水、雨水分别排入金堤河及镇北引黄干渠。 供电 1987年,打渔陈镇变电站、供电站建成。 供水 2009年建成打渔陈镇自来水厂,有深水井8眼及成套净化设备,年供水2.65万立方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