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加强档案工作的几点思考 濮阳市经济开发区地方税务局 卢瑞卿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档案工作也随之发生了变化。面对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工作需要,档案管理工作如何适应新形势发展,与时俱进,为社会服务,是当前和今后将长期面临的重大课题。结合我局档案工作实际,就档案工作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档案工作取得的成绩 多方搜集整理资料,建立了综合档案室。建局以来的大量资料,零散存放于各科室和个人手中,没有综合档案室,缺乏系统的管理,更难的是资料缺失严重。为此,我局积极开展了“我为档案管理等级认证献一策”活动,充分发挥离退休老同志、老班子成员、局中层领导的聪明才智,仔细回忆,悉心挖掘,尽量充实,共搜集、整理、归档文书档案2285卷,税收档案520卷,会计档案290册,荣誉档案57件,科技档案120件,声像档案164张,共计3436卷。完成了1994年10月至2010年10月《濮阳市经济开发区地方税务局税务志》的编篡任务;并对1994年至2010年的《基础数字汇集》进行了编写。配置了刻录机、扫描仪、去湿机等设备,做到了库房、办公室、阅文室三分开,硬件设施达到“三铁”、“十防”措施要求。特别是《基础数字汇集》的编写,表明了局班子是对地税工作的负责,是对同志们的负责,同时,负责任的把几任会计的原始凭证、账本都一一进行搜集整理,装订成册,纳入了规范化管理轨道,解决了同志们的后顾之忧,由原来的分散型到集中型,由过去的不规范到现在的规范,增强了团结和协作气氛,达到了资源共享,解决了多年未决的历史遗留问题。 二、档案工作存在问题 1、档案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 专业人才缺乏,档案员大多数为兼职,工作任务繁重,往往顾此失彼,且工作人员变动频繁,影响了全县档案工作的有序开展。 2、档案信息化建设严重滞后 档案建设起步晚,起点低,缺乏总体规划、政策支持、建设资金和信息化专业人才等各种原因,纸质档案数字化进程缓慢,有的单位甚至根本没有开展该项工作;电子文件归档、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档案信息开放和利用等落在了后面。 3、重大建设项目档案验收和重大活动档案收集困难 重大建设项目档案和重大活动档案由于相关承办单位对档案资料的不够重视,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又无法直接参与档案的收集工作、整理工作,至使重大项目建设和重大活动所产生的资料、照片、音像档案的收集不齐,整理不规范,保管不集中,无法接收进馆。 三、对档案工作的几点思考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局档案法律意识。要开展各种宣传教育活动,深入宣传档案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加强对全体机关干部特别是科室负责人和档案管理人员的宣传,增强档案工作意识,明确工作职责,依法认真负责地做好档案工作。 2、优化人才队伍,提高档案管理的水平。一要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引进和配备档案管理的专业人才,不断加强学习和培训,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全面提高依法管理、依法治档的水平。二要保持档案员的相对稳定,切实加强对档案员的培训指导力度,提升基层档案工作水平。三要树立积极有为、开拓创新的工作理念,不断适应新时期档案工作的需要,为社会经济全面发展提供优质的档案服务。 3、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信息化建设工作是档案工作的薄弱环节,要改善信息化建设的落后面貌,主要应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配置与档案管理现代化相适应的软硬件设施(包括较高配置的服务器、高速扫描仪等),从而来加快数字化建设的步伐。 二是抓好信息人才建设。档案工作向前发展的趋势,对档案工作人员的专业结构提出了新要求,即一方面需要大量的信息处理人员,数据库生产与维护人员等;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带动了整个社会和技术的进步,使档案工作中的新问题、新技术层出不穷,因而对档案工作人员自身知识的补充与更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档案工作现代化不仅取决于工作人员原有的知识与水平,更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知识的补充和更新的速度。面对人员需求上的这一变化,档案人员必须不断更新新知识结构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以适应档案工作现代化的需要。 三是建立完整的档案数据库和档案网络。数据库管理和检索服务系统是实现档案信息化的基础。利用计算机对档案信息的处理技术,这项技术可以”捕捉”任何现存的东西,包括照片、纸张等非常容易毁坏变形的档案材料,把它们转换成数字形式,永久地保存起来。利用计算机、扫描仪等技术和设备,将馆藏档案信息数字化,建成各种专业性、综合性档案信息库,不但方便档案信息的检索和查询,同时也保护了档案信息资源。建全内部局域网,充分发挥内部局域网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