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县区频道: 华龙区清丰县南乐县范县台前县濮阳县濮阳开发区
政务
中原经济区 政策法规 业务指导 职称教育
档案科研 档案学会 党建 精神文明 廉政
资讯
通知公告 档案新闻 档案界论坛
档案界维基百科 《档案工作》电子期刊
互动
网上预约服务 馆藏珍品展厅
网上调查 利用天地 档案征集 档案技术
档案文件查阅
已公开现行文件查询 河南数字档案馆
音视频档案 历史记忆 本地沿革
 政策法规
濮阳市档案馆接收档案范围的规定
作者:濮阳市档案局  更新时间:2011-7-11

 

   第一条 为了丰富档案馆馆藏,为党和国家积累档案财富,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档案,更好地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河南省档案工作条例》和国家档案局《各级档案馆收集档案范围的规定》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濮阳市档案馆是依法设立的文化事业机构,是集中保管和利用本行政区域内各类档案的基地,要依法做好档案的接收工作。

   第三条 本行政区域内的有关单位和个人应依法做好档案的收集、整理、编目和移交等工作。

     第四条  濮阳市档案馆接收档案范围:

     本行政区域内在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教育、文化、宗教等领域形成的各类需要永久和长期保管的档案,属于市档案馆的接收范围。

(一)中国共产党濮阳市委员会形成的档案;

(二)濮阳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形成的档案;

(三)濮阳市委员会工作部门和办事机构形成的档案;

(四)濮阳市人民政府形成的档案;

(五)濮阳市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形成的档案;

(六)濮阳市人民政府组成部门、直属机构、派出机构、议事协调机构的办事机构、部门管理机构及其二级单位形成的关系国计民生的档案;

(七)濮阳市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形成的档案;

(八)经协商同意,各民主党派机构形成的档案;

(九)濮阳市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形成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需要由地方国家档案馆保存的档案;

(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需要由市档案馆保存的干部档案;

(十一)撤销单位的档案;

(十二)按照国家规定接收国有改制、破产企业应入馆寄存的档案;

(十三)行政村、个体户、专业户形成的具有进馆价值的档案;

(十四)反映各县(市)、区地方特色的教育、文化、戏曲、医疗、卫生、风景名胜、宗教等活动的档案;

(十五)各县(区)名、优、土、特产品档案;

(十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应当由市档案馆保存的档案。

  第五条 凡列入濮阳市档案馆档案接收范围的单位,其本身形成的、反映本单位主要职能活动和基本历史面貌的文书、科技、声像、业务等各种门类、各种形式的档案,应一律移交进馆。

第六条 列入濮阳市档案馆接收范围的档案,自形成之日起五年向市档案馆移交。

因特殊情况,需要提前或者延长档案移交期限的,应当经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同意。

根据需要,经市人民政府批准,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可以对某些方面档案的移交期限做出特殊规定。

  第七条 市档案馆在接收各单位档案时,同时接收有助于了解档案内容及其立档单位历史的各种资料。

  第八条 纳入市档案馆接收范围的档案,其形成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其档案进行整理,并编制检索工具,经市档案馆验收合格后,方可移交。

  录音带、录像带、光盘和照片等特殊载体的档案,应与纸质档案一同整理、编目。

   市档案馆接收档案时,应与移交档案的单位办理交接手续。

  第九条 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向市档案馆捐赠或寄存档案。

  第十条 向市档案馆捐赠档案的单位和个人,对其捐赠的档案享有优先和免费利用的权利,对档案中不宜向社会开放的部分可以提出限制利用的意见。对寄存的档案,未经其所有者同意,市档案馆不得对外提供利用或公布。

第十一条 有下列事迹之一的单位和个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一)移交进馆档案齐全完整、规范及时、成绩突出的。
  (二)捐赠重要和珍贵档案的。

  (三)为档案接收工作做出重要贡献的。

  第十二条 不按照本规定向市档案馆移交档案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和《河南省档案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对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并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地址:郑州市金水路18号 邮政编码:450003 电子邮箱: hndafgc@126.com
版权所有 河南省档案局 豫ICP备11015203号-1 用户登录